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厌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厌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过多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要避免“超限效应”需要

A. 坚持适度原则,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 创造规律,因为规律具有普遍性

C. 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的身心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 讲究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量变只有达到一定限度才会导致质变发生,故A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应该尊重并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故排除B;正确的意识对人的身心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对人的身心活动具有阻碍作用,故C错误;超限效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现象,要克服这一效应,必须在进行心理刺激时要注意方法,留意心理的变化,及时改变方式,避免重复某一种方法导致超限效应发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D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某演员一身红配绿亮相戛纳红毯受到外媒的大加赞赏,“红配绿”这种自古以来让国人反感的配色“一夜走红”。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上整整隔了180度,排斥度大。但正是因为这种排斥,当加以适当的调和,比如调整一下两者的面积,就发挥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红和绿的这种关系表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正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有人说“现在哪还有叫脑袋的,早就改叫垃圾处理器了”。这种观

A.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

B. 是对信息的正确反映

C. 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D. 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上海、浙江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区,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这一高考改革的过程设计体现了(  )

A. 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B.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查看答案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创新

B.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C. 事物的状态、性能的彻底改变

D. 仿佛向事物原点的回归

 

查看答案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 有关,如图所示。可以看出 (    )

A.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 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