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外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9分)(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3分)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 (3)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当前我国正构建和谐社会,传统文化热也有此方面的原因;第二,传统文化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第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其原因之一。 【考点定位】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学画》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内进一步加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这表明

A. 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亘古不变

B.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C. 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为了培育和谐理念,武汉某校近年来借助校园网络系统,举办校园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春协团拜、红歌连唱、诵读人赛、书法展示、诗歌赏析、阅读推荐等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成效显著。从文化生活看,该校举措做到了

①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②把和谐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建设校园文化

④将运用现代传媒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针对如今影视网的“怪相”,著名演员李雪健说“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丝都欢呼鼓掌。”面对上述现象需要

①依法取缔落后的粉丝文化

②加强对粉丝文化的引导

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④发挥明星的榜样引领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今天上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承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7年主任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会议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心成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