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座“和平尊”。“和平尊”以景泰蓝工艺制成。尊体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发展完善。这体现了
A. 不同文化在相互交融中逐渐趋同
B. 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C.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D. 不同文化可以交流互鉴、兼容并蓄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 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这场“复名”之争
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
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
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
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公民素养的表现。对照下面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二者不一致的是
A.
B.
C.
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无论收视率、点击率、还是微信微博热度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剧本还原真实的反腐生态,能够照进现实,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矫情、不做作,紧扣时代脉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部诚意之作。在玄幻、仙侠、戏剧说、穿越等“架空历史”类电视剧充斥荧屏的当下,《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为主旋律现实主义电视剧扛起了大旗,也为当前电视剧创作领域吹起的新风,激扬了正气。
材料二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的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在剧中,有些领导干部一尘不染,把人民当父母,踏实谋事创业;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有的官员虽然在贪污腐败上没有“斑斑劣迹”,但把人民当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在这部剧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正确进行文艺创作,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剧中领导干部产生不同为官思想和做法的原因。
(3)结合当前改革发展的大形势和自身实际,请你为新时期如何正确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两条发言要点,每条不超过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