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无论收视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无论收视率、点击率、还是微信微博热度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剧本还原真实的反腐生态,能够照进现实,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矫情、不做作,紧扣时代脉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部诚意之作。在玄幻、仙侠、戏剧说、穿越等“架空历史”类电视剧充斥荧屏的当下,《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为主旋律现实主义电视剧扛起了大旗,也为当前电视剧创作领域吹起的新风,激扬了正气。

材料二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的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在剧中,有些领导干部一尘不染,把人民当父母,踏实谋事创业;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有的官员虽然在贪污腐败上没有“斑斑劣迹”,但把人民当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在这部剧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正确进行文艺创作,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剧中领导干部产生不同为官思想和做法的原因。

(3)结合当前改革发展的大形势和自身实际,请你为新时期如何正确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两条发言要点,每条不超过30字。

 

(1)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群众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坚持文化创作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展服务。 ②创作立意体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③文化创作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在时代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创新,努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剧中领导干部们对于权力、官民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会导致微观思想境界差异明显。 ②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不同,剧中领导干部在面对公义与私利时所做出的选择就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是否关注人民的呼声、能否代表人民的利益会影响官员们对为官为政过程中的价值判断,产生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 (3)示例:①爱国爱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②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梦想交织在一起,为之努力,为之奋斗。③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解析】本题以《人民的名义》热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文艺工作者应怎样进行文化创作,考生可从文艺工作者应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创新;文艺工作者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群众实践,坚持文化创作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展服务;文艺工作者在创新立意上要体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作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剧中领导干部们对于权力、官民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会导致微观思想境界差异明显;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因为价值观不同,所以剧中领导干部在面对公义与私利时所做出的选择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剧中领导干部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因而剧中出现了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等方面进行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角度列出发言要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制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2017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深化税收改革,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座谈会。双方的发言,再次引燃电商征税的讨论。

一方希望能公平纳税,减少线上线下不公平的政策;另一方则强调互联网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隐含的意思是继续给予宽容对待。两方观点在对小微企业上其实并无分歧,电商征税也仅剩部分“空白地带”,就看政策何时落地。

材料二  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6月、10月和12月三审后,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2017年3月8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根据现行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交易方式和类型不断创新,要求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此,民法总则草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关于纳税,有人认为“企业向国家纳税,有利于国家,不利于自身发展”。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征税与纳税”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动延长民事诉讼时效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

①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对立的一面

②要承认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

④矛盾的对立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某苹果种植户过去种植“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侗族自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这说明

①农民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调整改变

③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知识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瘫痪男子大脑植入芯片,奇迹的一幕发生了,他竟然可以行动自如的用自己的手臂吃饭,尽管是被电脑控制的。给人脑植入芯片,这种只有在美国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剧情想不到真的可以在现实中上演,由此可见

①人可以有目的的改造客观条件,使得规律发生改变

②人脑高度发达,是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不断发展,能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高尔吉亚在《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中提出三个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与此生命题包含相同观点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③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④声无小而不闻,形无隐而不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