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材料一 2016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材料一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国民对中国航天 的关注和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 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 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 80年前的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2016年是长征胜利80 周年,今年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件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 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表现, 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3)请就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

 

(1)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爱国敬业的良好氛围,影响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2分)②有利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分)③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普及航天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4分)②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遗是弘扬与培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2分)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 (3)①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鲜明的文物展览,有效挖掘长征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等价值。 ②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扩大长征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 ③培育以长征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通过审题可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本题的答题角度,首先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对人影响的角度答题,根据材料取舍知识,因此本题从文化氛围和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角度答题;其次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答题,根据材料取舍知识,因此本题从潜移默化的角度答题;再次,本题从文化塑造人生答题。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答题要全面。首先,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现本题需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答题;其次,长征精神体现本题需从民族精神角度答题;再次,从现实意义答题,从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答题。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具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即可。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 【名师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2017年2月7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歌史。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请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这句话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横空出世,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红色气质》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部影片中,在9分05秒的片长中,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更是红色气质的传承弘扬。

材料一:《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出独特的红色魅力。《红色气质》没用一个电影明星,却“动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的革命英烈,他们比任何明星都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是明星,是历史的明星、国家的明星,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材料二: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新媒体理念支撑……《红色气质》匠心独运,让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电视、络与移动终端等平台都可传播,人们爱看、爱传、爱议,从中感受到红色正能量的巨大感召力,温暖生活,激励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红色气质》的成功对我国红色电影发展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④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大师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句话启示我们

A.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B.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 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能造福人类

D.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查看答案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2016年12月12日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因为

①家风家教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家风家教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