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巩固当前农业的好形势,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材料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 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的,行政推动的办法用得多;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场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结构调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共产党、人大、政府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共产党、人大、政府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并分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1)共产党:①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制定并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②共产党依法执政,领导立法,通过法定程序,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共产党领导和监督政府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履行好职能。 人大①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立法权,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人大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维护人民利益。③人大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监督政府落实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对人民负责。 政府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具体落实好人大作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②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履行经济职能,具体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政府在党和人大的监督下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理论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决定的,也是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有利于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经济发展。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供需结构,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⑤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每条2分,任意4条可得8分。)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为话题,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生产决定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产党、人大、政府之间关系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共产党、人大、政府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共产党、人大、政府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政治生活》中共产党、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高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又是考试的高频考点,因此需要重点掌握,通过此题,目的是提醒考生关注此考点,不要留下死角。学生审题答题时要理清共产党、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分主体答题。 (2)本题有两问,但这两问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在回答此问时必须注意限定词“理论依据”,如果拓展到答案以外的理论依据也可得分,但是如果回答成“现实依据”的不能得分。第二个层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的影响组织答案,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型问题。 【点睛】把握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关系 (1)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地位和职权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但不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但不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的行政工作部分,行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但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它们的联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是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与倒影,呈现了桥、水、蓝绿色等杭州元素。20根线条代表20个国家,它们等粗等距,体现了各国的平等地位;线条的两端没有封闭,寓意开放;圆形的桥洞既代表了G20中的“0”,又寓意这其实是一次圆桌会议,再度强调国与国的平等。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着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趋向于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提高扶贫精准度、增强群众获得感”是2017年3月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创新扶贫攻坚模式,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这说明

①人类认识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认识水平的高低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具体历史地统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对事物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主观与客观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③“初心”是“前进”的来源 

④“初心”对“前进”具有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农耕季节,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和生活。专家指出,现在气候变暖影响了“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人夏;夏天雨日少了,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暖冬成为新常态。材料佐证了

①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②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发展

③真理随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再添中国元素。据此回答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对应不少诗歌,比如“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满日: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等。这些诗歌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说明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深刻影响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③“二十四节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农耕季节,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和生活。专家指出,现在气候变暖影响了“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人夏;夏天雨日少了,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暖冬成为新常态。材料佐证了

①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②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发展

③真理随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