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府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政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铁腕治理环境污染,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政府尊重客观规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分)(每点3分,共9分,从其他原理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人定胜天”到“生态文明理念”,再到 “美丽中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前进。(3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解答此题,首先要解读和获取材料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回扣教材知识唯物论原理,把二者有机结合即可。材料中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政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材料中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说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设问指向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要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从“人定胜天”到“生态文明理念”,再到 “美丽中国”的理念;然后回扣教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目的和归宿,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最后把知识点与材料信息有机结合即可。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其中“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转基因技术,运用科学手段从一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

近年来,转基因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对此争论纷纷,挺转、反转,公众舆论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专家无法说服公众相信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反转人士”也暂时无法找出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在互相争吵之中,各种传言、谣言让人难辨真假。对于转基因技术,民众心存疑虑。

争论无可厚非,但如果就此放弃理性讨论沟通,让这项技术就此搁浅,一旦有一天转基因全面放开后,中国的玉米、大豆等几乎所有种子都将迅速被外国控制。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谈谈人们应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

 

查看答案

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2016年8月6日,我国成功将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目前,基于量子的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际科学界专家强调,量子卫星可能会促进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令现有技术更加准确、灵敏、安全。它在现实中的应用,除了国家有保密用途以外,对普通人来说,在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③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④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旨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并发率;对癌症患者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说明

①真诚的心理关怀决定着癌症者的生活质量

②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战胜癌症

③健康生活方式有赖于对癌症发病规律的认知

④健康心理对于我们战胜病魔起着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提出“知行合一、务实行动”的倡议,提出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下列选项中,与习近平主席倡议中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