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主张先富裕,然后“教之”,是因为( )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 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等,表明我们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主要表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条件性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下列体现了“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思想的是( )
A.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
B. 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
C. 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D.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
A. “现实”是手段,“魔幻”是归宿
B. 魔幻的手法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C. 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D. “魔幻现实主义”源于主观世界,但反映现实
下面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自己与他人之间总是相互包容的
B. 自己与他人之间总是相互排斥的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的思想无法超越现实环境
观察下图。一位艺术家经常利用汽车车窗上的灰尘作画。这些用尘垢创作的艺术品,让他的车成为真正的街头艺术。艺术创作反映了人的意识活动( )
A. 具有主动创造性
B. 对物质世界起决定作用
C. 能任意改变物质对象
D. 有时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