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世界华人青少年经常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展、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等活动。他们深情地说: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的变化
③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继我国成功发射“嫦娥”系列卫星之后,我国又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为建立空间实验站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 )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④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茫茫宇宙中,每一颗行星或恒星都有其固定的运行轨道,人类探测卫星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便会酿成大祸。这充分说明( )
A.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B.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C. 意识独立于规律之外
D.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天文学家称,他们目前在距离地球33光年的太空中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是迄今太阳系外距离地球最近且比地球小的行星。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材料一: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发展城市决同配送工程。“共同配送”是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供配送服务,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配送。为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发展,M市人民政府广泛听取物流企业、民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制定了城市共同配送发展战略和规划,在道路设计、居民区选址、商业及各类服务网点布局等方面充分考虑城市配送问题,为城市配送留足发展空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发展城市共同配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停车管理办法,探索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完善物流市场监管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M市政府是如何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的。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说明中小学校创新古诗词学习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3)赵某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感触颇深,请你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他备战下届比赛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表1:2000-2050年中国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2008-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已超过12%。
表2: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年份 |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
2008年 | 0.76 | 1370 |
2010年 | 1.11 | 1530 |
2020年 | 7.0 | 2100 |
(1)概括表1、表2的信息
(2)运用“劳动与就业”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粮食多了。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等原因,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为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起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压力加大,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粮食缺了,一方面,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却显不足;另一方面,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未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粮食消费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而我国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将使粮食生产继续维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3)针对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