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今年,“有序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写入了文化部重点工作,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要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创造性转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基于此,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掌握遗产资源,夯实文化认知——主动组织相关文化遗产调查,掌握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史实共同勾画一幅权威的文化遗产图画。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文化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对国家重点文物及遗址开展技术研究和保护。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传承传统技艺,开发文化产品——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特色产品,重振辉煌。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建议的合理性。

(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怎样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3)请你为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重视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推动文化发展。③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利用我国文物修复技术力量,加强对重点文物遗址的修复,促进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若学生回答“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文化遗产既要全面保护,又要突出重点”也可酌情得分) (2)①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滋养。②立足实践,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 (3)举例: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地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②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④立足整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解析】本题以,我国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而更好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建议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是材料中建议的合理性。故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建议要充分解读,从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再结合所学的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故,根据所给的建议,考生可以分别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及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怎样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充分调动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考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要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故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增强文化自信、立足实践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本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例如,考生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等角度进行阐述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提出的具体措施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严打违法添加行为、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打造国产乳品品牌。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保障民生举措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2017年,国家各部委全面发力深化改革,人民所热切关注的医疗、养老、环保、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各项民生大事有了向好向上的进度表和目标图,力争让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让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②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侧漫画(作者:刘志永)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经验和负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B. 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学习间接经验

C.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D. 成功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查看答案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有  

①要注意统筹过程中人为联系的主观性 

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对此,有人甚至说“人工智能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永生或者灭绝”。人工智能

①拓展了劳动对象,创造了新的物质存在

②创新了劳动工具,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发展

③是一种与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④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