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芈月传》的热播,对西安兵马俑到底是谁的陪葬品的争议尘嚣日上。传统观点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但另有些史学家认为兵马俑是芈月的陪葬品,并提出了相关证据。对兵马俑的争议( )
①说明历史事件由于年代久远,难有评定标准
②最终需要通过考古结果来证明孰对孰错
③表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折射出意识的直接现实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它的踪迹。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经过探测“捕捉”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这说明( )
①人们在意识活动指导下能动改造世界,能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创造成现实物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科学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朝着既定方向奋进
③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④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有人认为,大数据已成为微时代的伟大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甚至有人提出要警惕“数据暴政”。人们对“大数据”有不同认识,是因为( )
A. 认识受到主体立场、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B. 大数据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无法把握其本质
C. 大数据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
2016年3月4日,两会特别访谈栏目《企业家说》访问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时,谈到自己从一个绍兴茶厂的调度员到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饮料大王”的奋斗历程,宗庆后说:“从87年创办娃哈哈集团,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企业在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错路。我坚信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熬过一次次难关,如今这些错路和弯路都和成功的经验一起,成为娃哈哈未来发展中宝贵的历史教材。”这启示我们(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
B. 在一定条件下,过去的失误、错误能对后世有积极作用
C. 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的实践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
D.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曾经的谬误到后世就会转化为新的真理
颜色是物品的一种属性,却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含义,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红色很受国人欢迎,代表着吉祥和好运。也有很多人喜欢蓝色,认为这是一个平静又引人幻想的词语。让人联想到天空、大海、爱情、忧伤、无限。人们对颜色的“情感反应”( )
①意味着颜色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具有客观性
②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是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积极意义,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包含着人对自身和外部世界关系的理解,具有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下图,人们发现,面对母语或自己非常熟悉的语言,大脑往往能自动纠错,把英语中的字母顺序打乱也会得到类似的效果。这里的“自动纠错”
A. 是人脑自然而然的无条件反射
B. 是基于对事物间联系的整体把握
C. 说明要素之间的关系优于整体
D. 关注到了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