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2)结合实际,请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指出哲学依据。(要求不能重复某一观点)

 

(1)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推动经济建设顺利进行。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国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使全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①标语:知行统一,行胜于言。依据,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②标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解析】本题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所以考生要回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次,社会意识属于是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另外,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指出哲学依据。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一定要写出其哲学依据。如“知行统一,行胜于言”,其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如“文明养成,从小做起”,其依据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点睛: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产业不发达。近年来,该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重要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妥善应对经济风险,要严控增量,逐步加以化解;要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针对部分地区目前出现的经济发展困难,各地区要找准自身经济优势,确定工作思路,努力加以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明会议要求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着力构建中国与亚欧非等区域的合作大通道,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阐释我国作出“一带一路”决策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政策内容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

定国策,“只生一胎”

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21世纪

提出“单独二孩” 政策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扩大内需

2010年

提出“单独二孩” 政策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人口红利加速消失

2016年1月1日

实施“全面二孩” 政策

我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查看答案

材料:2016年11月26日,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峰会共享创意设计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新经济: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为主要学术议题,旨在搭建国内外文创领域“官产学”的对话平台,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略,以文化力量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