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后我国将努力采取措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争取能够实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应该能够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绝大多数农村基层,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这样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备。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但常常门庭冷落,原因就于不少基层群众只喜欢麻将室而不喜欢图书室。因此,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这篇大文章,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端两方面发力,千方百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激发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l)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结合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作为一名公民,就“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请列举两条途径)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②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③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问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吸引力,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措施: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端两方面发力,千方百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激发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途径参与民主决策。(任答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为话题,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决策、政府的工作原则与宗旨、政府的职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说明根本原因。然后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宗旨与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具体原因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结合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考生只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作为一名公民,就“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属于简答题。考生可以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点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主要内容: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根本途径:①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目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③要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材料一    自去年两会之后,“工匠精神”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指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仍然较低,目前,一个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随着技能等级的提升,薪酬待遇成长的梯度不够大;我国每年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约1.5亿人,不足全国就业人员的20%,培训内容与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模式较为单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散见于劳动法、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中,导致了政府组织责任落实不力,劳动者参加的权利保障不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工人代表们同时认为,要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还须从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上下功夫。许振超说:“工匠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大国工匠需要土壤。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让大家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点一滴刻苦地钻研来收获成功、创造美好的生活,进而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全国人大代表、大连重工机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亮说:“很多人问我成为大工匠的动力是什么。我说,爬山的时候,我总是低着头爬,从不往上看山顶在哪儿,也不知道终点在什么地方,只要路是对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工人代表谈工匠精神时提到的问题谈谈政府应该如何让匠心归来?

(2)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国工匠如何收获成功,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创造条件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②积极参与实践,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

④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既当高官又拿高薪”一直以来都让国企高管饱受争议。是去行政化,取消高管行政级别的同时保留其优厚的薪资激励?还是去企业化的待遇,但保留高管的高官待遇?对这一问题产生争论是因为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为了应对雾霾问题,北京近几年付出了巨大努力。空气质量总体逐步改善,但是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去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3微克,虽较2015年下降9.9%,却仍超国家标准1.09倍。这启示我们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③事物具有复杂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雾霾治理

④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正确意识在环保治理中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下列关于诗词的意境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词的意境是大脑加工改造的产物,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②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③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结合,寓情于景,情景合一

④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