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某省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

(3)“见字如面,见信如晤”,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就如何发挥书信在沟通情感上“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功能,提两条建议。(两条,每条10-30字)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在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集体回望,并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火起来,能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③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火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3)学习掌握书信的有关规范、格式;平时通过书信与同学、老师、家长做相应的沟通工作;加入相关“笔友”群,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表达、沟通等能力,学校应定期举办师生书信展示评比活动。 【解析】第(1)问知识要求明确:“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问题角度明确: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知识要求上难度不大,但问题角度的设置以及知识与问题的对接上却有难度。可抓关键词一一对应:由现状引发的集体回望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等说明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明了要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问题,但必须找准文化生活知识考点。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活起来” 能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运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考点说明“活起来”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考点说明“活起来”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第(3)问要求以书信的形式提两条建议,注意书信的格式;可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书信沟通,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做非选择题时,应认真研讨材料,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判断有效信息的标准主要是看信息是否符合设问要求,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设问要求,其指向性是不同的,使用材料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提取信息的角度、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原因类:提取与原因、结果相关的信息。即材料中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相关的信息。意义、影响类:提取与结果有关的信息,或与该事物(事件)有联系的方面的信息。措施类:提取的信息应与采用了什么方法、手段,或是存在什么方面的问题有关。认识分析类,因为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此,在提取信息时,应依题目的侧重点去提取相关信息,如果侧重为什么,则与原因类相同,如果侧重怎样做,则与措施类相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人心标准”。呼应民心民意,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好又快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展示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材料一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更是优良品德的传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银发浪潮”将很快到来。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2%,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浪潮”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而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业的核心要务。但目前,行政壁垒依存、审批程序复杂、资金紧张、养老机构及服务效果良莠并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等各项“痛点”在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中依然存在。

材料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就业比较充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

——消费平稳增长。消费全年增长10.4%,春节黄金周的出现、网络购物的强劲增长、汽车消费的增长,都表明中国消费具有巨大的潜力。

——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服务业比重上升到51.6%,中国经济比重从大到小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摘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如何作为,才能消除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中的各项“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

(2)2016年,中国全年6.7%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们更有理 由对2017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深厚底气。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2017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深厚底气的理由。

 

查看答案

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是着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但雄安新区的核心要义绝不在于接纳从北京剥离出去的产业,而在于建设一个以新移民建设力量为主、以高端和发展态势产业为先的经济活力带,进而寻求由这片经济活力带催生出京津冀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发展活力。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哦》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④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好文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好的文章是以人民为灵魂,以基层大事小事为原型的提炼,不需要“官腔”和“花腔”,多鲜活事实,多真情实感,才能在“走”中不断收获,为好文风注入活水源头。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③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价值判断与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刚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完成下面小题。

1.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这告诉我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从唯物史观看

A.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宗旨

B. 人民群众是推动反腐成败的领导力量

C.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D.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