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6年中国春...

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6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③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播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增强,故①③符合题意;“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故②错误;中国春节走红海外,体现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不是接受外来文化,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中华文化的特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意义:中华文化对外辐射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时,外域文化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怎么做: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为,是因为老物件

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保留着特定经济政治的文化烙印

③维系着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传统村落进行拍摄。福建龙岩连城的培田村一举成为该纪录片的开篇之作。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客家明清建筑群,其深厚的文化底,“耕读为本”的客家精神,成就了培田800年的辉煌。《记住乡愁》的拍摄旨在

A.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B. 展示古代建筑艺术

C. 促进区域文化融合

D. 提升乡土文化品味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 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 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 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④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一首展示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润式歌曲,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RNB、说唱等国外流行音乐元素,经赵薇在春晚演唱,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创新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

③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