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里,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他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他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在我市,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德城区农业局根据当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免费为4万农户开出配方施肥。现在,德城区农民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 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 物质的决定作用
B.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而意识的本质是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只有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 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 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 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 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