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不作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不会为”否认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否认事物是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①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完成组合体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神舟十一号成功完成任务表明
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利用规律 ④人们可认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鱼有一种能探测水流的“第六感”。一个科研小组通过模拟实验发现,鱼身上的侧线是鱼类的感觉器官,它能探测周围水流的运动和振动,使鱼能根据环境发展变化而作出反应,避开障碍物。这一研究成果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具有适应性,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②动物心理具有能动性,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动物心理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得益于其生理基础的复杂多样
④动物心理具有目的性,根源于其大脑结构与人类相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 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现存在的反映
2017年3月,美国‘萨德’开始部署在韩国企业——乐天的高尔夫球场。“乐天”在中国的商店“乐天玛特”受民众消费抵制,已关闭了50多家,由原来的99家剩下至目前的30余家,营业额和利润直线下降。这反映了( )
①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是客观的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