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
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④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帐,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③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会殃及子孙、危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家风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
②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催生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④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画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主要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月15日,2017年的普通一天。在国外,德国的观众可能正在收看华韵尚德制作的中国专题节目《来看吧》;越南一户人家因慈文传媒集团等出品的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聚在一起……越来越多带着“中国温度”的文化作品成为海外观众的关注热点。材料反映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明因相互借鉴而丰富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④推动文化传播,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比保护古建筑、古民居、古老手工技艺更急迫的是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那些只存在于村民头脑中的碎片化历史记忆是重新凝聚村庄的重要纽带。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的积极意义是
①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②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促使乡村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研究乡村文明演进和展现乡村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