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和保障人民权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五” 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二 有人大代表提出,群众上访要诉求合理,其表达更要合法。没有合法的形式,再合理的诉求也会变成公害。要推进信访立法,把宪法规定的公民信访权具体化,以帮助信访人正确行使其信访权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十三五” 坚持共享发展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分析信访立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领导人指出,重大行政决策要实行合法性审查,把公众意见收集采纳情况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一并作为决策合法性审查的重要依据,审查合格后,才能进入集体讨论决定环节。
材料二 某市实行重大决策公开制度,推进决策预公开、执行公开、结果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等,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方案已定部门要在决策前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主动公开其执行情况和落实情况,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说明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合法性审查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从民主决策的角度,说明重大决策公开的意义。
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通过微信、微博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收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大众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一些诸如“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不法分子也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浩瀚的网络海洋,,妄图制造流言,浑水摸鱼,获取非法利益。
面对网络上不时出现的虚假信息,网络管理者通常采取删帖或者发布新信息加以回应两种态度。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人们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甲认为,“公民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公民造谣后要有惩戒机制,让造谣者不能有恃无恐,谣言就没有可乘之机了。”
乙认为,“互联网管理者的积极引导时主要手段,此外需要具备法律适用、道德延伸和文化熏陶三个条件,才不会给予谣言其养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防止网络虚假信息方面应如何承担公民责任。
近年来,某地按照“意见征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的原则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办法,让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监督。社区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5200余条,近千名居民代表直接参与了社区重大民生事项的决策。该社区民主管理办法( )
①扩大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决策参与范围
②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突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消除了社区居民消极参与社区管理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 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平权” 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A. 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B.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C. 政府广纳民意,民主科学决策
D. 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凝聚着亿万人民美好期盼的“中国梦”, 正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逐步变成现实。材料充分说明
A. 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
B.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C. 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 权利的广泛性是我国国家性质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