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深改组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深改组聚焦重大改革任务,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统筹改革方案制定和改革举措落实,科学谋划改革大棋局,使改革路线图更加清晰,改革方法论日臻成熟。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材料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适应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

现在

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

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

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上做文章

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农业生产力范畴内进行调整

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

 

(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改革是一种有日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通过顶层设计,宏观思考、整体谋划,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使改革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基层改革的探索,能够为项层设计提供材料和经验,将总结出来的规律性作为改革的向导。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把顶层设计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2)①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强调围绕总量、结构、农业生产力等土题来开展工作,体现了物质世界具有相对静止的一面。②适应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三产融合、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过去农业农村工作相比,既有传承和延续,更有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主题。试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认识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设问指向“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求索真理的历程”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分析意义。 (2)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以哲学智慧解决难题的典故不胜枚举。下列典故中体现创新意识的是

①曹冲称象

②田忌赛马

③愚公移山

④庖丁解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经验》(作者:何青云)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C. 要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事物性质

D. 应善于根据事物的表面联系,创造本质联系

 

查看答案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

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次

④“三窟”之行为启迪我们应做到有备无患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把握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统一部署各项重大改革举措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抓住主流带动全局

④把握矛盾的普特关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句话主要强调

①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②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

③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④协调社会矛盾,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