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已经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移动支付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已经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移动支付将手机等终端设备、互联网等相融合,为消费者支付商家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现在的人们“刷手机”乘地铁,“刷手机”购物,“刷手机”看电影,“刷手机”预订车票机票……手机支付,无需收钱找零,消费者和商家都感觉方便快捷,互惠互利。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促进了经济发展。当然,和现金交易相比,移动支付缺乏“肉痛感”,让“欲望号街车”难以停在该停的地方;很多年青人直到看到2016年“支付宝账单”之后,才会产生“钱到底上哪儿了”的追问,难以实现消费欲望与理智的平衡,让他们的“支付宝账单”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1)阅读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移动支付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为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实现欲望与理智的平衡提两条建议。

材料二  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2016年315晚会央视曝光智能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支付宝苏州1999元群体盗刷事件等。《我囯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高达55.18%的被调查者遇到过网络诈骗,其中只有12.35%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26.1%不知如何处理;36.92%的被调查者经常扫各类二维码,从不关注安全与否;45.29%的被调查者使用公共WIFI登录即时通讯工具、购物支付工具;仅有9.05%的被调查者熟悉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风险防范、相应的法律缺失及监管等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

 

(1)积极影响:①消费者:移动支付便捷高效,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②企业:有利于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③国家:由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增长乃至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建议: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消费。 (2)①人大行使好立法权,完善与移动支付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②政府要切实要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行政,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力度,强化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支付市场秩序,保护公民的资佥安全与信息安全,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依法惩治各种危害支付安全的违法行为④广大公民要知法懂法守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支付方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⑤社会舆论要加强舆论监督,宣传防范支付安全风险的常识和技巧。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移动支付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为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实现欲望与理智的平衡提两条建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注意本题有两问,一是分析移动支付带来的积极影响,二是为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实现欲望与理智的平衡提两条建议,关于分析移动支付带来的积极影响,考生可调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从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个角度来分析说明:从消费者角度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从企业角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国家角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为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实现欲望与理智的平衡提两条建议,考生可从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角度来为年轻人提出两条建议以实现欲望与理智的平衡。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社会舆论等主体相关知识角度来分析说明如何更好的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下列与“慎独慎微”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

①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唐·李商隐)

②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

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

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指出,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②致贫的原因很多,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

①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我们应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社科院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把汉语方言分为官话区、粤语区、吴语区、客语区、闽语区等10区,各方言区内部还可再细分。《礼记》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以“雅言”为通用语,先秦的雅言、两汉的通语、宋明的官话、清末的国语再到如今的普通话,方言不断发展的同时,通用语言的规范也持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保留方言与推广通用语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可以并行不悖

②方言的发展与通用语言的规范分属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各地方言的差异性是文化差异性的表现

④社会生活是实践的,方言的差异与地理阻隔、人口因素等社会条件相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圆满收官,获好评无数。民歌是活着的历史,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民歌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最本真的人文气息,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这表明(  )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源于生活

③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决定着文艺的生命力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