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我国文化“走出去”成果丰硕:我国出版物版权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我国文化“走出去”成果丰硕:我国出版物版权和实物贸易的逆差已从7.2:1缩小到1.6:1。紧紧围绕元首首脑外交,高质量的演出、展览向各国展现了中华文化精粹,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我们的价值观念,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30个,全面客观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为对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窗口和平台……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使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高。如何让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让中国文化接上当地的“地气儿”,能够“走进”当地,成为“文化海推者”们反复思索和实践的方向。

(1)文化“走出去”为中国融人世界创造了机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推动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3)结合材料,请就如何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进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走出去”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融入世界塑造了良好国家形象。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走出去”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文化“走出去”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借鉴、融合与创新。④文化“走出去”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要全面地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我们既要看到文化“走出去”取得的成绩,也不能 忽视存在的问题。②要抓住主要矛盾,深入研究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着力解决影响中国文化“走进去"的瓶颈问题。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中国文化接上当地的“地气儿”,能够“走进”当地。④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创作出能为其他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 (3)答案示例:①加强与不同国家文化团体的合作,创新运营合作模式。②学习海外的制作、管现经验,采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③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寻找中外文化的契合点。 【解析】本题以我国文化走出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传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结合材料,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我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角度说明文化“走出去”为中国融入世界创造了机遇。 (2)本题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来回答。结合材料,考生可从中国文化要“走进去”就必须全面地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既要看到文化“走出去”取得的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影响中国文化“走进去"的瓶颈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中国文化接上当地的“地气儿”,能够“走进”当地;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创作出能为其他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发散思维,从创新与不同国家的运营合作模式;采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寻找中外文化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我国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筑就改革发展的牢固基石。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我国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为多部法律的起草、制定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共有35部法律获得通过,网络安全法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修订后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立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各级政府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着力实现权力“瘦身”、职能“健身”,积极探索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最大限度地缩小自由裁量权。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我国运用法治,防止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为交易各方提供了共同遵循的依据。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更加重视保护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的合法权益。健全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不断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法治中国建设是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

(2)法治中国建设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意外夺得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后总结说,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赛前,他把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并记下标志,比赛开始后就奋力向第一个标志冲去,再坚持以同样速度冲向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如此一直坚持到终点,竟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材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①砥砺白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

②明确目标,不断迈向人生新起点

③抓住机遇,努力赢得主动和优势

④追求卓越,全面提升自己的才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把千千万万个“个脑”联接成创造力强大的“群脑”,在智慧碰撞中催生奇妙创意,能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供给,这正是中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这表明

①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③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③认识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自卑心理》的哲学寓意是:

 

A.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人的素质

B. 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

D.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反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