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其发展过程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后筛选出类似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利用生化、食品及烹调技术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 )
A.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 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
根据《意见》要求,中小学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该评价制度( )
①是一种实践形式
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导向作用
④内容上是主观的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015年8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家长更多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锻炼,社会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也有所蔓延。可见,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基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根据《意见》要求,中小学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该评价制度( )
①是一种实践形式
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导向作用
④内容上是主观的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 )
①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③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针对广东如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甲认为,广东要继续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也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乙认为,广东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新一轮“腾笼换鸟”计划中应重点推进对外开放。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②乙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③甲、乙观点存在差异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立场不同
④“腾笼换鸟”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