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猫双11全天总交易额突破1207亿元,双11刚过半,12小时29分26秒,交易额已经达到824亿元,超过了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日均零售额。在巨大的光环背后,也潜藏着虚假打折、质量低劣、售后服务缩水等方面的重重信任危机,成为网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国家应
①加快建立信用监督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诚信经营,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③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辨别网购陷阱的能力
④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完善对网店监管的法律监督体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转换成本效应是指更换供应商的附加成本越大,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敏感性越低。在转换成本效应发挥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如果要在竞争中获胜,应该
①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增加顾客转换的难度和代价
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产品
③减少产品的供给,维持商品价格的稳定
④烧钱买用户,大手笔补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6年小明到美国留学,当年 1月10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1:6.56,小明每月的留学费用为4万人民币,2016年11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11月10日后,小明每月的留学费用会
A. 增加1667人民币
B. 增加1600元人民币
C. 减少1600元人民币
D. 增加250元美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孝文化,在今天仍能得以发扬光大,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其原因。
(3)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材料一 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迄今,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一带一路”涉及我国18个省区,其对该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意义深远。
材料二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句沿线国家身后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部共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一,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试从“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简要评析。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及其文化传播与继承角度,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
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和举办医学知识课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
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③发挥自身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