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 必须运用科学有效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 必须运用科学有效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好“五个一批” 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特别重视发展乡村教育,转变农民理念,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一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就要管好“肚子”, 更要管好“脑子”, 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学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⑴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的经济学依据。

⑵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⑶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 更要管好“脑子”。 请就扶贫脱贫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线16个字以内)

 

⑴①只有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夯实扶贫的物质基础。(2分) ②“精准扶贫” 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③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发展教育靠主,不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装电脑度的观点,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2分) ④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充分发挥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实现脱贫任务。(2分) 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施“五个一工程” 都是为了“精准扶贫”, 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2分) ⑵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扶贫先扶精气神,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为脱贫致富提供不戒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分)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扶贫先扶精气神,清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4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扶精气神解决文化贫困,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4分) ⑶答案示例: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扶贫先扶志,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4分,一条2分) 【解析】第一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因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解决扶贫问题的关键;“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因为扶贫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因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因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脱贫必须运用财政的保障作用;“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问:扶贫要先扶“精气神”,是强调了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回答本题实质就是要回答文化的作用。可从文化对社会、对经济、对个人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入手,结合扶贫工作实际,谈为什么扶贫要先扶精气神。 第三问: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从设问角度出发,宣传标语的撰写既要照顾到“肚子”——物质,更要照顾到“脑子”——精神;因此标语的撰写一定要突出“扶智”“扶志”等关于“精神”方面的关键词语。 【考点定位】劳动与就业、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文化的作用 【答题模板】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或为什么要开展XX文化活动)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李克强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展示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连不突破” 榜首,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为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材料二 李克强说,创新成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于关键时期。要使我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磐,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意义。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就如何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模拟政协” 是全程模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安排大会发言、引人公开演讲等完成一整轮的提案工作,将最佳提案通过有关部门递交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模拟政协” 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拓宽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政治素养

②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③创新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发展民主政治

④激发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性,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从会议内容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报告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②全国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③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体指导其他国家机关开展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一

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社会保障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 最主要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社会保障面临制度体系的健全问题;另一方面,社保系统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社保类信息泄漏达5279.4万条,包括个薪酬、财产、房产等。个人隐私已经形同“裸奔”。 下列关于公民对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的合理传导项是

①公民提出建议→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决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②公民选举人大代表→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③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政府履行职能→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发现企业或过人的信息侵权行为→公民行使诉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