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申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陵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1)结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指导当前社会生活。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别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对世界的意义。

(3)“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某报社计划以“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进行专题报道,请你设计两条报道标题。

 

(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二十四节气”,在指导生活时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不足,促进气象科学取长补短(4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时要根据环境与社会的改变,与时俱进地指导当前社会生活(4分);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实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4分)。(评分说明:以上每点4分,若考生罗列矛盾观相关知识点,没有针对性分析,则只酌情给1-2分) (2)“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列入遗产代表名录有利于引起国际社会重视,发挥重要的文化功能;(2分)“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3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文化成果,又对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分)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世界气象科学与“二十四节气”文化取长补短,推动气象科学的繁荣。(2分)(评分说明:本题着重考查“对世界的意义”,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若考生只答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不能得分。) (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华文化闪耀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指导当前社会生活,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必须明确矛盾观包含的内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然后根据材料,找到相对应的原理,即可答题。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别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对世界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应将答题点立足于“对世界的意义”。考生在解答时可从引起国际社会重视,发挥教育指导作用、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取长补短等角度进行论述。 (3)本题要求考生设计两条报道标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半开放试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报道标题简洁精炼、信息的高效传递、用语妥当,通俗易懂。此外还要注意题干是否有字数限制等。 【考点定位】矛盾的观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传承 【名师点睛】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包括: 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长陈吉宁指出,“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环保系统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任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逐步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材料二:本次大会重点分析了“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部署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

(1)联系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原因。

(2)联系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确立“十三五”环保工作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我要锯断它》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25日,癌症治疗获得重大突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表示:“癌细胞也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剥夺它的食物,癌细胞就会死亡。”就是循着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他和研究团队发现了“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该新疗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把握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就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从唯物史观看,孙中山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原因在于(   )

①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形势,适应时代变迁   

②正确对待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尊重民众地位

③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推动社会生产力与之适应

④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

A.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

D.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