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自1961年首版诞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恐龙的灭绝,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

 

(1)①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十万个为什么》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拓宽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作为优秀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4分)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4分)②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为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分)④教育作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点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3分) 【解析】(1)本题考察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完善《十万个为什么》属于发展优秀文化的过程,完善过程是发展文化的过程,所以学生可以从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角度说明文化的作用;发展优秀文化是有利于塑造人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学生可以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进行说明,强调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 (2)本题考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学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角度分别强调重要性;可以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可以从教育本身的特点、作用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原因分析。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察文化生活的重点知识,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要求学生熟练把握。回答主观试题时,学生一定要明确考察的知识范围,在头脑中首先想、构建有观点知识体系,例如第一问:要求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问题,学生就要首先回忆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构建体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其次是明确设问的类型,第一问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所以表述中药以“有利于”方式组织答案;再次就是要认真审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依据信息在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中选择知识点;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构思答案,设计好答题点,并认真、有条理的书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主席经常引用经典古训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关注民生,如“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习主席引用经典古训“古为今用”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东方言“猴赛雷”(很厉害)通过一女网友发布“择偶标准”而在2016年风靡全国;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形象公布之后,因其脸颊的部分有两个球状的凸起,被网友谐音称作“猴腮雷”,因此又引申出了另一个调侃的含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了广东经济的崛起       ④网络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在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经典传统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外经典文艺,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4》强调以评审的大众化、过程的冲突性、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及选手的创新演绎作为评判的重要依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本质是形式创新    ②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原封不动地继承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