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将重现辉煌。 材...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将重现辉煌。

材料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16分)

 

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②要根据沿线各国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种条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不利条件。④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规划,选择“一带一路”建设最佳方案,同时必须重视沿线各国和地区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⑤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每一个要点4分,回答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16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然后认真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的问题,运用以上联系观点分析说明怎样做即可。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审题指导】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梁实秋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这表明

①整体统率部分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4月6日,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效。之所以突出问题导向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认识

②认识具有客观性,问题导向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只有发现问题承认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突出问题导向才能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大数据的意义是由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所伴生的,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给经济和社会行为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和方法指导。从哲学角度看,对大数据的利用体现了人能够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②创造自在联系以推动事物发展

③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内在本质     ④通过研究事物个性把握其共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之年,作为改革“闯将”的广大党员干部是改革创新的主力军,但有人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错、怕问责”等思想包袱束缚。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从哲学上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依据是

①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真理就是在不断被推翻中得到发展   

④社会客观条件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辩证法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是在强调

①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不同条件        ②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饮食和季节关系

③不同季节养生饮食是不存在共性特征的        ④要注重把握不同季节养生饮食的特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