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2月3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2月3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李克强强调,中国要创新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关键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很大程度要靠科技引领,靠教育支撑。科技既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今天的‘主战场’,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培养出一批人才,向前沿迈进。

材料二:李克强明确要求,中央政府要多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方式,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建立‘沿途下蛋’机制,边出成果边应用;通过体制改革,使地方和部属院校、国家科研机构的衔接更为顺畅;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企业和机构探讨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发展强基础、拓空间、增动能。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鼓励科技教育合力、推动创新发展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二,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1)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才能够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自身改革,转变职能,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企业活力,实现创新发展;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统筹兼顾,制定扶持科技教育发展的政策;③政府要履行社会建设职能,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制度、机制等方面的保障,为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④政府要履行组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⑤政府要发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解析】(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国家鼓励科技教育合力、推动创新发展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从科技和人才的地位的角度思考;要其次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角度思考;其次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最后从宏观调控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措施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的职能、政府发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职能 【解题指导】解答“理论依据”类主观题,可按两步走。 第一步,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具体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问如未限定原理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设问若限定了原理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地说就是“亲”“清”二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搞权钱交易。这要求我国政府

①直接替民营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②主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提供高效的服务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廉洁的政府         

④尽量减少职能,创新自身的服务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户口的基本权利。这一做法旨在

①更好地实现公民平等权,消除农村和城市户籍的身份界限

②更好地服务民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减少一些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④实现户口和居民身份证号码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这说明

我国政府行使权力要遵循法定程序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慈善法》草案与“十三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制定《慈善法》传递民意的同时,也释放了多重利好民生的信号。据此回答下题.

21.慈善法草案分别于2015年10月和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次和再次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共对草案作了92处修改,实质性修改有34处。《慈善法》草案修改制定的过程说明了(   

①加强与人民的沟通,使法律更符合人民利益

②人大改进立法工作,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

③坚持“开门立法”,人大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④人大肩负人民期望,完善民主科学立法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为正确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根据H省政协相关提案要求, 3月22日,H省公安厅派员专赴省妇联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细化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进行座谈。这体现了(        

①政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拓宽民主的广度和深度  

②政协发挥了民主监督,提高了公众的决策参与度 

③参政议政提高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④政协协调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和谐统一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