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4年中国开始引进高铁项目到2015年短短的12年间,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就突破了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毋庸置疑地坐上了高铁“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李克强总理每次出访都非常自信地承担起“高铁推销员”的责任,向其他国家推介中国高铁装备和技术,并将高铁打造成新中国成立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的又一外交名片——“高铁外交”。总理每次出访积极推销中国高铁的底气何在?就在于中国有先进高铁技术和良好安全运营里程的强大支持。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成熟,有实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助推高铁走向世界的。

(2)运用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经济学启示。

 

(1)①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高铁的发展,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为高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奠定了高铁走出去的基础。②李克强总理出访时大力推介中国高铁,体现出我国政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助推高铁走出去。③我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我国高铁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我国政府努力提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抢占世界高铁发展的制高点,使我国在世界高铁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每点2分。回答以下内容,可给2分:我国政府大力宣传中国高铁形象,打造“高铁外交”名片,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共同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助推高铁走出去。) (2)①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国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②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在高铁发展中,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适时促进高铁走出去,做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③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对外开放中,我国通过引进新技术、全面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做到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现发展。 【解析】(1)本题考察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助推高铁走向世界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我国政府对高铁产业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总理向其他国家推介中国高铁装备和技术,推动高铁走向世界,说明政府为高铁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履行职能,这种自信来自于我姑总体实力的增强,所以学生可以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外交活动、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2)题考察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经济学启示,即我国高铁产业在对外开放中应该如何做,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学生可以调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指出具体措施。所以学生可以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等角度,分别结合高铁产业提出具体的、可行性的措施。 【考点定位】政府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国际竞争的实质;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名师点晴】(1)回答本校问时,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行为主体----政府,从政府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角度说明如何助推高铁走向世界的;从内容上看,高铁走向世界属于国际交往,政府的自信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说明。(2)回答本题首先要进行设问的转换,即考察的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学生可以调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的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举措组织答案,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格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关系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2016年8月31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常委会审议了该《报告》。

材料二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85514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支出方面,上半年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165亿元,同比增长15.1%。上半年,为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财政部门加快了支出进度,效果逐步显现。财政部表示,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政策性减收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财政支出刚性压力正在变大。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权力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支出压力变大的原因,并为如何缓解这种压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材料:十八大以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述依法治国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014年10月20日)

我们就是在不折不扣贯彻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5年2月2日)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2016年7月1日)

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能否抓住机遇摆脱困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材料一 下图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月累计利润率与每百元主营业务中的成本变化情况。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产业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现象严重。据统计,2016年l7月,钢铁行业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的47%,我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还比较艰巨,为此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力度。

专家指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会带来城市轨道交通、城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等。同时我国铁路建设也正在提速。这些都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其中的积极信息对企业经营有什么意义?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走出困境。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要选择,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各国要在世界经济中实现联动发展,需要

①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顺应全球谋发展、求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提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④维护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方”。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    ②我国利用国际组织扩大自己的影响

③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履行应尽的义务    ④主权国家按自己意志处理外交事务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