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 150年前,孙中山...

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桡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l)有人从孙中山先生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州么样的人生道路。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每条10~ 30个字)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精神都是对时代的反映。题中观点没有看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②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题中观点看到了精神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 ③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选择性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受一定精神的影响,但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①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②利用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宣传孙中山精神;③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弘扬孙中山精神融于社会主义建设中;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弘扬孙中山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弘扬孙中山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每条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不超过4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观点进行分析,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分析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分析说明其合理性;然后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不合理性;最后还可以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不合理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时就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因此考生可以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得到启发,然后结合这着材料“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桡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从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大众传媒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以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要求考生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考生可以结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提出建议即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辨析题解题思路:①把握材料的中心点;②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③组织答案时尽量运用背景材料进行相关分析。高考时,同学们一定严格按照辨析题解题总体要求答题,记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题要细致:一审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与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找出辨析点,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2.步骤要清晰:一是明确辨析点,一点一点地辨,一层一层地分析。二是解答必然点,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三是展开讨论点,对每一个辨析点中合理因素和错误成分展开充分的分析论证。四是补充遗漏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3.环节要完整:一是解释概念与特定词语。二是肯定合理成分并说明理由。三是否定错误成分并说明理由。四是小结,扼要概括上述分析并作出判断。对于错误观点,要指出其实质和危害以及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 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我国把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希望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四个方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 杭州峰会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中国推动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着眼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等文件,开启了世界经济新航程。

(l)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峰会主题对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杭州峰会能够达成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边漫画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A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

B发挥正确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决定作用

C.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D把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同一物品,在不的环境中往往县有不同的属性,这是因为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③事物的性质因为其可变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的属性在不联系中呈现不问的特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80多年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艰难困厄中仅存在了2000多天,那支军队那个政权,地域不广,力量弱小,被强大的对下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坚信共产党人的事业正义的,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历史有力地证明了

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新生事物最终不可战胜的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新事物的成长总有一个南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在一定量的基础卜进行质变的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叉近一步。材料表明

①实践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为了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