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材料一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3)结合材料二,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解决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A市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摸索,A市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市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办法有利于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生态补偿办法切实可行,能够破解困局。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己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④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②注重量的积累,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考生需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共讲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然后结合材料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这类题目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设问所规定的试题的类型以及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体等方面。本题中考生需要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自然界的客观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本题答题时务必注意是方法论建议,故在回答时需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回答。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自然界的客观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归纳总结】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但合肥好堵!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合肥上班族因交通拥堵造成经济成本为每月518元。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合肥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合肥,畅通合肥。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合肥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

 

查看答案

精准扶贫必须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旱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是如何进行精准扶贫的?

 

查看答案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一位禅师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赂,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人海。”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B.要善于避开无法解决的矛盾才能使我们顺利地实现目标

C.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

D.要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查看答案

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此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城市经济建设应该(   

①统筹全局,搞好局部,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立足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尊重实际,把握条件,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积极主动,改造规律,在原有联系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当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心一笑;当你忙着把图片晒到微信群里时,或许错过了下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变化都有度,切忌过分与极端      ②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忌片面地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具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