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淬炼的“红色气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淬炼的“红色气质”,就是“红色政党”存在的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这个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

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杨靖宇、左权、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一个个共产党人组成宏大的英雄群像,展现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红色的信念、红色的理想、红色的内心、红色的旗帜……

“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时期忠诚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在95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爱戴和拥护;是改革深化时期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能够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红色气质”对社会的影响。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有了‘红色气质’,忍忍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红色气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扬。请教如何传承“红色气质”提出两条建议。

 

(1)①“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红色气质”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③“红色气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红色气质”能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红色气质”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对人民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帮助。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红色气质”能凝聚人心,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缺乏信仰,则会使人精神萎靡、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从而一事无成。③当然,取得成功要素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红色气质”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历史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红色气质”如果不能转化为行动,也不可能取得成功。②取得成功,还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寻找战胜困难的对策;还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能范唯意志主义的错误。③取得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红色气质”视为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 注:考生如答出两种答案,则以答案示例一为评分依据。 (3)答案示例: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气质”的热情。②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牢固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③大力宣传“红色气质”,引导青年学生把“红色气质”内化于心,外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弘扬“红色气质”对社会的影响。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深刻理解“红色气质”实际上属于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然后从这个角度去做一分析。首先,“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红色气质”一种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红色气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本题要求考生首先评价“有了‘红色气质’,忍忍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然后,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解答评析类问题,基本的方法是“一分为二”,也就是辩证思维。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如果认为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则主要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认为该观点片面,则主要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以及还需要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传承“红色气质”提出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例如,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牢固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不断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发展。

    材料一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生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向改造生产、产业协同纵深方向发展,在改造生产方面,利用互联网“以用户中心”的理念改造自身体制来适应互联网经营的需要。在产业协同方面,企业通过在供应链上的互联网化,逐步实现产业协同。

互联网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优秀网络人才缺乏,网络信息中个人身份账号安全的问题,电子账号被盗,资金缺乏安全性,巨大金融的网络诈骗现象等问题。

   材料二 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7亿多网民每天产生300多亿条信息。对此,《人民日报》指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切实把网上履职作为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的新常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解惑;加强网上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研判,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理代化水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并指出国家应怎样解决互联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互联网提升治理能力。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继续“赶考”。对此,有媒体载文指出,永葆“赶考”状态,最根本的是强化“群众观念”,最关键的是彰显“担当精神”。媒体的观点强调了

①社会意识的产生与无机物质原因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图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盾双方相互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

②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该观点

①把绝对理念看作人体的主宰      ②认为人的行为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④认为“心”主宰着人的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