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解析题。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材料解析题。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

材料一 《纲要》提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材料二 《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意义,并分析说明我国应该怎样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形成健康的合力?

 

(1)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②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角度) 做法:我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实质就是从生产和需求环节发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分,如学生答出“实质”可给一分,本问总分不超8分)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我国应通过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健康需求为牵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生产决定消费。我国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带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健康红利”。 (2)政府:①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②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社会建设职能),进一步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③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等制度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通过舆论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 【解析】此题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背景,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政府的职能、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知识。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 (1)此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有两小问,第一问设问的方向是说明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要从材料中把握“健康中国”的内容并且找到相应的理论分析点。根据材料“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可以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本题的第二小问设问的方向是分析说明我国应该怎样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的关键信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实质是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分析生产决定消费,另一方面分析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并分别联系材料说明。 (2)此题考查政府的职能、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知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的方向是“说明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属于措施类试题。涉及到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政府,可以根据对课本和材料的理解确定理论分析点,比如关于政府的职能、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等知识。一个主体是公民,可以根据对课本和材料的理解确定理论分析点,比如关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知识。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即可作答此题。 【点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解题思路】: 1、抓住主体。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 即联系主体在有关问题上的相关知识。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注意找材料对应的知识,如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等。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3、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4、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解答此类题目与意义(影响)类题目一样,尽量做到点多面广,知识点越多越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④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张载的命题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也就停息了

③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

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火箭运载能力、年均发射次数、航天产业能力将进入世界前两名。现在我们已经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迎来了中国首个航天日。上述材料体现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

①能够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能够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

①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

②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

③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讲话中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并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此举体现了中国坚持

A. 求同存异思想,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B. 合作共赢理念,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 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 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