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像...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从唯物论角度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方法论要求是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开世界观和方法论,区分开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注意设问要求是唯物论和方法论要求,②③符合材料和设问要求;注意①是原理而不是方法论,应排除;④不符合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是唯物论。因此本题选B。 【考点定位】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 【名师点睛】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 1、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复习注意: ⑴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 2、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复习注意: ⑴有了人脑不一定会产生人的意识。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⑵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在认识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的特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4、为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样坚持: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6、物质世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复习注意: ⑴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⑵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因此人们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而是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应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源于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哲学家王符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A.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B.用弘扬科学精神

C.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D.要创造丰富多采的文化形式

 

查看答案

情景交响音乐会《木兰诗篇》,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进行了有机融合,并加以发展和再现等作曲手法。它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元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咏叹调”。一经问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剧界的关注。上述做法佐证了

①文化创新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并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借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形式上积极创新,才能有市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

①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6日至12月17日,第四代《白毛女》在全国巡演成功,在复排过程中,创作人员深入故事原型发生地河北平山县河坊村,体验生活,与广大村民一起,深刻体会“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使这部民族艺术作品历久弥新。新版《白毛女》成功复排的过程,再次印证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根源于艺术家的智慧 

③繁荣文艺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