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维护市场秩序的保障,国家要推进消费品安全法制建设,从而推动消费的发展。

材料二  M 公司是中国一家著名通讯企业,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其多年来坚持追求的目标。该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30亿元,其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等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企业已开发出700多个品种的产品,品质超越了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严苛的技术要求;企业坚待“对用户负责,才能对品牌负责”的营销理念,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自主品牌出口占60%以上,覆盖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 的人口。

(1)结合材料一,分析加强法治建设对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

(2)联系材料二,说明M公司的做法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建设的启示。

 

(1)①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②有利于市场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道德规范,促进良好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形成。③有利于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促进经济活动者参加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④有利于经济活动参与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启示:①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建设目标;②重视研发,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③ 追求卓越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突出品牌优势; ④ 秉承诚信,赢得品牌的市场信赖;⑤ 主动“走出去”,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可以运用市场经济中市场秩序的知识来阐述法治建设的对市场秩序的意义。加强法治建设能够使市场参与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能够让消费者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能够形成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因此法治建设对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可以从对企业守法经营、对消费者维护权益、对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对形成社会信用制度等方面的作用来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考查,为启示类主观题,我们可以运用影响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因素的知识,从企业的角度结合材料中M公司的做法来阐述企业如何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因此可以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注重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等五个角度来阐述自主品牌的建设。 【考点定位】市场秩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名师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第二步,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中去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要或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并上升到理论依据。这是解答好“启示”的关键。 第三步,从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和感悟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即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

10.3

53827

7063

43.1

2011年

9.4

58705

8687

51.6

2012年

7.8

63005

10240

51.8

2013年

7.7

67602

11906

50.0

2014年

7.4

72313

13312

51.2

注: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但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比重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

①降低贷款利率→鼓励贷款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③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

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①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得以进一步理顺

②有利于激活整个服务业链条,带动整个服务产业发展

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必然会带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③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5 8 26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个百分点至 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至 1.75%。此举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增加商业银行息差收入,扩大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④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强化了政府的行政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