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材料二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作出全面部署,行政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加快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从单打独斗向纵横协管的转变,更好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

 

(1)①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②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竞争力;③有利于增加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⑤有利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①主动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②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③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④优化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可以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中对“一带一路”的描述来阐述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材料中描述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意在表明“一带一路”对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因此其意义可以阐述为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材料中描述了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意在表明“一带一路”对我国开发市场,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因此其意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竞争力。材料中描述了“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意在表明对扩大投资和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以及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因此其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有利于增加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可以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知识结合材料二的描述来阐述政府如何做好简政放权。材料描述了要求加快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的转变,意在表明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主动放权,因此对应的建议是主动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材料中描述了从审批向监管转变,必然要求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因此对应的建议一是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二是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材料中描述了更好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对应的建议是优化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考点定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责 【考情前瞻】关于政府的知识考查 1、考查概况。政府作为国之重器,近年越来越受到高考的青睐,其出题材料丰富、命题角度灵活、答题方式多样,成为考生提高成绩的门槛。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占总分比重有所上升。考查知识点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体系,其相关知识应引起考生重视。题型主要侧重于措施类和原因类,考生应把握“怎么做”和“为什么”等设问方式的答题要求,并且掌握“审材料、看整体、抓中心、找关键词”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总结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答题技巧。在熟记课本知识,完整分析材料的前提下,选择题应坚持“排错—除异—选优”的原则;非选择题要通过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读材料把握整体观点,划层次找关键词后联系课本具体知识点,列提纲防止要点遗漏。组织答案要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把材料观点转化成为课本语言; 3、 选题建议。针对本知识点特点,建议考生选题时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小台阶、大密度、勤反复、重能力”的原则,以政府“是什么—为什么做某事(必要性+重要性)—怎么做某事”的顺序把相关知识相串联,把握彼此关系,并通过答案的对比归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专业化自己的答题语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这一愿望的实现要求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②严罚违规企业,强化社会建设职能

③赋予公民权利,加强环保监督力度  

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这一字之变

①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②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③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地位

④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7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决定》指出: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

①国家工作人员明确权力是宪法所赋予的,增强责任感

②国家工作人员直接拥有国家的权力,监督宪法的实施

③培养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情感,促进依法治国

④形成维护宪法权威的共识,营造政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我们要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下列措施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某省完善食品生产安全审计工作制度 

②某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的活动

③某全国代表提交“规范网络反腐”议案 

④某市完善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5月7月发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梳理出需要修改或废止的现行部门规章180件,并督促相关部门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废止。国务院的做法说明

①国务院能行使全国人大部分立法权    ②政府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

③我国政府主动制定和完善行政法规    ④我国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