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

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优秀的工匠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品种、款式、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随着产品制造系统、产业体系、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复杂,人类社会正步入“误差零容忍”时代,即使局部、微小的误差和疏忽,也可能铸成大错,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怎样培养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推动企业实现“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哲学依据。

(3)为让人们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或者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请你拟定两条宣传用语,每条不超过15字。

 

(1)大力营造尊重工匠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和氛围;(3分)改革教育,建立有利于培养优秀工匠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3分)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并鼓励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3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的敬业品质,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3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既存在相互冲击,也可以相互适应,双方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5分)②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实现融合,在取长补短中可以促进企业发展。(5分) (3)示例:传承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工匠精神”擦亮“中国制造”;“双创”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只要宣传内容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作用,且文字不超过要求即可。每条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因此要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应当营造尊重工匠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培养工匠精神,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因此必须改革教育,建立有利于培养优秀工匠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在基础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并鼓励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工匠精神必然包含了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必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的敬业品质,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2)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必须运用矛盾的观点结合材料中描述的“互联网+”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阐述。材料中描述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说明两者是在相互对立中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矛盾双方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属性,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相互贯通,因此第一点我们可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来阐述“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材料中描述了两者结合能够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这说明两者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来阐述两者融合的意义。 (3)拟定的宣传标语必须包含工匠精神的主题,而且必须能够宣传工匠精神对个人或社会的作用。 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享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材料一:随着生产发展,经济过剩成为社会新问题。在企业层面体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认知盈余。分享经济是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与他人分享,盘活资源,取得收入的经济现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分享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意义。

材料二:在经济新常态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分享经济”,这是第一次将分享经济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标志着分享经济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国将发展分享经济,支持给予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意味着今后我国将更加注重分享经济在构建良性经济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分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进的新引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推动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查看答案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呈现上升趋势,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就会达到峰值,经过拐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就会逐渐下降。这告诉我们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发展就是在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的循环往复

③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总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有一次,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笑笑说:“问题是你们这些聪明人,谁也没有在我之前想起这样做!”这启示我们

①要从偶然联系出发,建立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

②要从实践出发,在行动中认识和探究事物

③要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善于建立事物之间的新联系

④要坚持创新,突破陈规发现新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今天我们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

A.实践具有历史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物质具有可知性      D.发展具有客观性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