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五”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医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五”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还不能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84个,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12个,每千人注册护士2.20,医护比例不协调;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发展慢,且医疗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和城市之间,各省份之间医疗资源配置存在巨大差异;医疗服务市场价格混乱,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材料二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1)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意义。

 

(1)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有一定增长,但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卫生市场秩序混乱。 解决措施:①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②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国家要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④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⑤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严格规范医疗卫生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严治党,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治国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领导并推进依法治国。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执政基础。④有利于加强党员自身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解析】 (1)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有一定增长,但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卫生市场秩序混乱,对于措施,考生可以对症下药具体说来就是针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针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不足问题,可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作用;针对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医疗卫生市场秩序混乱,要规范市场秩序。 (2)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意义,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考生结合材料二,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基本执政方式、执政理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 【解题方法】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1.明确思路,把握步骤 思路是答题的先导。做意义题先要明确其答题思路: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设问要求,进行知识定位,明确此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把握好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影响型设问还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三,确定答题关键词,回答意义类试题要选择好恰当的关键词说明。关键词主要依据教材语言,但有时也要有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最后,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以上思路(四环节)也是把握这类题型一般解题步骤,即做到:明确主客体、界定范围、找准角度、规范做答。 2.方法指导,殊途同归 思路明确了,但做好问题与材料之间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切入口,这是解答好意义类题的关键。不同的试题呈现不同的背景材料,其设问的“意义”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具体而有意义的方法,把握好解题的切入口去分析、解决问题,将材料、设问要求、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因题制宜”,从而达到教材与材料、要点与问题的相互统一。抓住意义类题型解题切入口常用的方法有:回归教材法、材料分析法、角度分析法、明确对象法、范围分析法、性质分析法等。 意义类解答题的解题方法: (1)回归教材法。 回归教材法即主要根据课本基础知识(直接的、间接地)来解答题目的设问。课本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命题者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学生相应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回归教材应该是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意义类高考题也不例外。看到一个意义类题目,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教材上关于本题目的内容有哪些?有些意义类题目本身在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些意义类题目教材上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学生也能从教材有关基础知识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材料分析法 材料分析法,也称内容分析法,即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反映的方面作出对应分析。意义类高考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设置问题的,而背景材料呈现的事件、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往往又蕴含着有关要求学生分析的“意义”的丰富信息。因此,材料分析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3)角度分析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措施或同一套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能发现其独特的意义与特有的影响来。因此,找准角度也就成了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切入口: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哪些意义?从那个角度看,又具有哪些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意义类题目,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找准角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4)明确对象法 明确对象法也称客体分析法,即受它“意义”对象,分别所具有的意义。学生在分析意义类高考题时,通常也需要把题目要求我们进行分析的事件、措施或对策等放在与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的关系当中来考察,即考虑对“谁”有意义?这也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意义类考题中常用对象主要有:对国家的意义、对企业(经营者)的意义,对个人(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农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公民)的意义。有时还可以把对象的范围扩大,如对市场、资源、农业、产业结构、社会等具有的意义。 (5)范围分析法 范围分析法是解答意义类试题的常用方法。意义类试题总是通过背景材料呈现事件、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其所起的作用或带来的影响也往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因此,在解答意义类题目时可结合具体的范围来进行分析。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内容(或知识)范围,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经济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综合国力,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等。对企业生产意义如:正确的经营战略、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加强经济交往、提高经济效益等。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生活质量、刺激消费、全面小康、权益保护等)、“政治”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巩固制度,健全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稳定等。对政党、政府的意义如科学发展观、中共执政地位、党群关系、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审慎用权、树立权威等)、“社会”意义有哪些(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等)、“文化”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常用语: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发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子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主要考虑“国内”意义有哪些、“国际”意义(又可分成“地区”意义和“世界”意义)有哪些。当然,有些题目可能只要求我们从某一个范围进行分析就行,而有些题目需要把两种范围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 (6)性质分析法 性质分析法也是解答意义类试题的常用方法。当意义型题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影响或产生的作用等作出具体分析时,往往要运用性质分析方法。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其影响可考虑有积极(有利)影响和消极(不利)影响,其作用可考虑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当然有些题目可能只要求我们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AlphaGo)挑战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最终以4比1获胜。阿尔法围棋拥有两个大脑—一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后者很像人脑在下围棋时凭直觉快速锁定策略的思维。由此可见

A.人类将会被自己创造的“思维”控制    

B.人脑是产生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C.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D.人工智能也具有主观能动性

 

查看答案

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互联网发展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为此,需要各国

坚持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

尊重他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

结成利益联盟反对网络霸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上述规定的实施将

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慈善事业的透明度

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

明确政府职责,发挥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切实维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