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来,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产业互补性强,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近几年,双方努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2+7合作框架,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和东盟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情感相依的良好局面。
材料二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有关裁决完全无效,没有法律拘束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与东盟为什么要加强务实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目前,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产品中,“送出去”(政府性质交流)的多,“卖出去”(商业性质)的少。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度,不仅要提高“送文化”的质量,更要探索将文化“卖出去”的经营之道。为此,我们应该
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③挖掘国外文化资源,凸显他国文化特色 ④选择恰当表达方式,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5年7月25日,来自美国、捷克、芬兰等国的近200位华裔师生,在陕西参与着汉服、行汉礼活动,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成人礼的魅力。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会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 ④传统习俗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早年下南洋的广东人聚居一地,生活习俗和乡音至今没有多大改变,粤语讲得相当地道。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民族性 B.绝对稳定性 C.一定继承性 D.鲜活时代性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