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一 过去10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一

过去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每天大量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都是在网络媒体上迅速生成、扩散、发酵的,加之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材料二

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今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肩负起:高举旗帜、驯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

(3)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请就个人如何传播正能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1)①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民的急剧增加,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抵制新传媒的弊端。②随着文化思想交流、交织与交锋,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碰撞,需要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必须通过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体现。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舆论工作事关重大,影响较广。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舆论问题上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上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系统内部优化趋向,达到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效果。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并与时俱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光荣,但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则充满各种挑战。因此必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只有这样才能传播真理,推动工作。 (3)①积极传播好人事迹;②对坏人、坏事就批评;③拒绝转发诋毁国家的政府的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材料一中揭示了文化快速发展,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相互冲突,所以回答本题可以从必要性角度说明,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抵制网络传媒的不良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基固本、凝魂聚气;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学生可以从重要性角度说明,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要求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性。回答本题,首先指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其次找到材料中关键的信息并概括体现哪些联系和发展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做法的合理性。“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局,所以学生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高举旗帜、驯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看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学生可以调动所学知识,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材料,进行充分说明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请就个人如何传播正能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学生只要立足个人角度,提出如何传播正能量,但建议至少两条,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例如:①积极传播好人事迹;②对坏人、坏事就批评;③拒绝转发诋毁国家的政府的信息。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发展的观点。 【名师点晴】“依据类”主观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此类试题答案构成:若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引领型发展”,关键是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成果转化的供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难,成果转化的需方即科研成果落地的载体企业90%以上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技术市场中介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政府部门引导动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式总是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主要破除了以下障碍: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

2016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科技成杲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修订和实施该法是如何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来实现引领型发展的。(14分)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①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明辨是非,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

④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各个时期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元青花绘画精美生动,其纹样特点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带有浓厚的我国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元青花的特点表明

矛盾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

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无限性

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医者多用善用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既是医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诊疗过程中,医者酌询问表达关切,患者的主诉寄托信任,语言处方能促进医患间良性互动,使患者乐观面对疾患,积极配合治疗,产生神奇疗效。这表明

①“语言处方对患者的生理活动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②“语言处方对于疑难杂症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疗效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中心环节

医学工作要把精湛医学技术与高尚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工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