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引领型发展”,关键是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引领型发展”,关键是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成果转化的供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难,成果转化的需方即科研成果落地的载体企业90%以上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技术市场中介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政府部门引导动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式总是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主要破除了以下障碍: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

2016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科技成杲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修订和实施该法是如何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来实现引领型发展的。(14分)

 

(1)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全国人大进行修订,有利于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科技转化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促使其依法行政,有效行使职能;国务院颁布实施规定,是对法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操作措施,能确保法律落到实处。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程度,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 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创新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培育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从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方入手,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提高有效供给;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方入手,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增强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动力和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研发积极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引领型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回答此类试题学生可以从该法修改和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是基于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为了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所以从必要性角度指出这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从该法修改的意义上看,该法律的修改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等内容,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促使其依法行政,有效行使职能;而国务院对于该法的近一步补充和细化,有利于该法的近一步落实,更好发挥功效。 (2)本题考查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要求回答修订和实施该法是如何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来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要求学生认真审读材料,找到材料中具体措施,并分别于经济生活知识相结合,阐述所采取的措施即可。“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创造科技成杲转移转化良好环境”,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科技转化的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实施科学的国家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管理;“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属于完善分配政策,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是国家着手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个方面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学生可以分别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依法治国;政府职能;政府要依法行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分配制度。 【名师点晴】“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回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①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明辨是非,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

④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各个时期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元青花绘画精美生动,其纹样特点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带有浓厚的我国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元青花的特点表明

矛盾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

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无限性

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医者多用善用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既是医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诊疗过程中,医者酌询问表达关切,患者的主诉寄托信任,语言处方能促进医患间良性互动,使患者乐观面对疾患,积极配合治疗,产生神奇疗效。这表明

①“语言处方对患者的生理活动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②“语言处方对于疑难杂症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疗效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中心环节

医学工作要把精湛医学技术与高尚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工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