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12位,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材料二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的万丈豪情到“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l)结合材科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决策,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山东省各地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党提出“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发展。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科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该知识范围包括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知识跨度较大。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决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回答;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体现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又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答题指向非常明确——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进行论述,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哲学主观性试题该如何解答? 1、总体要求: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五个板块知识作答。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2、从设问角度,总结答题方法。设问角度一:单角度提问的哲学题(指明要求用某一原理说明)此类型题由于限定了所要运用的哲理,因而难度较小。 关键是掌握此观点的准确内容。注意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分层展开,一层一联系材料,不能答成理论和实际“两张皮”;对材料的分析要紧紧围绕所选用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平时落实原理内容时,要分清层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丁-路盛·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

①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

②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从社会获得的奖赏程度

③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目前人们对大数据的态度尚不一致,有人认为,大数据已成为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第三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无法形成气候。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差异

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现织的评价总是不同的

③人们对大数据的不同理解说明了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④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和看待大数据带来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右边漫画(作者:方少华)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的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古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分析正确的有(   )

①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尊重客观事实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