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

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专家称,此举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危害人类健康。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③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④矛盾是人为创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 【解析】抗虫基因植入后既可抗虫又可能导致“基因污染”,这既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又说明我们看待事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一分为二地看待转基因产品,而不是强调其利弊的主次,故题肢③不符合题意;题肢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联系的多样性、一分为二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拉斯克奖揭晓,荣获基础医学奖的是美国的三位研究人员。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实验室就首次发现了一种称为Nitella的细长藻类,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此种藻类中的巨大乌贼轴突(squid axon)能帮助他们分析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以及沿着细胞内部骨架移动的蛋白。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型骨架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这种蛋白能沿着称为微管的细胞骨架移动。这些工作解释了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的,也指出研发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的方向。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②认识总是在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预见性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瞎想。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慧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攸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埃博拉病毒起病迅急,对人类危害大,但研究发现,该病毒煮沸5分钟、日常消毒剂或阳光都能消灭它。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④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楼,东风忽起垂杨柳,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查看答案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缓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