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
“粮食多”了。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为避免骨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起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
“粮食缺”了。一方面,粮食生产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却不足;另一方面,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高端粮食消费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材料二:农业的发展科技是关键。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化的政策措施。李克强表示,我们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我国科技成果丰硕,但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科研人员的主体利益得不到尊重。必须以利益分配为导向,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家要加大财税支持,为科技成果转移化“松绑”,尊重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要想落地,还要消除部分法律障碍,如现行的商事登记法规并不认可非现金注册等。这些都需要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来落实。
(1)概括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障碍?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科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在于推动哲学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这是因为
A.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D.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推动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就会一定程度如同你自己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知道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也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贺幛,以庆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的西藏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可见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要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推进民族地区建设
③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④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