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存在问题:2008年至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收入分配不合理.(3分) 措施: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使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3分)②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分)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2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2分)⑤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1分) (2)①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分)②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分)③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2分)④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解答时,根据图表,做到“三审两比较”,即审标题、审内容、审小注,横向比较看变化,纵向比较找差距。第二小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可从教材知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属于原因类的题,考查的主体是政府。解答时,首先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面,展开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科学发展观,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财政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Z市人大常委会在本地开展了司法公正行活动,积极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公信度;监督支持人民检察院加大反贪污贿赂工作力度,提高查办水平。Z市人大常委会能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是因为

①人大常委会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者

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

③司法公正是人大常委会和“两院”的共同职责

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但其内容抄袭等侵权现象也屡见不鲜。著作权人维权现状存在成本高、举证难、处理慢、惩罚轻、投诉维权性价比低等问题。对此,政府必须加强管理。这是因为

①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言论自由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

③政府依法对公民言行进行监督

政府有市场监管和文化建设职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至今,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政治词汇。全面依法治国对政府来说就是要

①坚持依法行政,实行依法决策

②坚持依法执政,制定完善法律

③发展党内民主,坚决惩治腐败

④坚持权责统一,切实为民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11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实现两免一补经费

①保障了公民享有相同权利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突显了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以树立自己的威信

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平等享有权利的尊重

④反映了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201624日载文指出,法治国家以法治社会为基础。法的施行有赖于全体人民和全社会的支持,国家法治化不能没有社会参与,不是脱离社会的法治化。这一观点对公民的启示是

①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