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微公益”的新理念一反“公益乃富人团体的慈善作为”这一观念,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入手,汇聚点点滴滴的恻隐之心和举手之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传递爱心。这说明
①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④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②是中华民族赖以维持的精神纽带
③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④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自1994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第一条TCP/IP实现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一员的20年来,我们见证了创新、开放、自由、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一样密切协作、开放共享。
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拥有6.3亿网民,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200亿条,社交端口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中国占了4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创业兴业,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
在充分享受互联网种种便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现象越来越多,网上黄赌毒、暴力恐怖以及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利益。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说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如何促进信息共享的。
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海外招商渠道,强化了海外代理商的作用,与中美商会、英国商会等16家境外机构达成了海外招商代理合作。这是基于( )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 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 经济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D. 文化能够自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应加入英语词汇曾引发广泛争论,其实英语词汇中加入汉语词汇早已是事实,而且汉语词汇还成为英语中其他语种词汇来源中最多的。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影响力增强的基础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逐步融合趋同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我们应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来面对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