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海外招商渠道,强化了海外代理商的作用,与中美商会、英国商会等16家境外机构达成了海外招商代理合作。这是基于( )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 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 经济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D. 文化能够自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应加入英语词汇曾引发广泛争论,其实英语词汇中加入汉语词汇早已是事实,而且汉语词汇还成为英语中其他语种词汇来源中最多的。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影响力增强的基础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逐步融合趋同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我们应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来面对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4年APEC峰会,最美不过是唐装!这些精美的唐装设计均出自上海秦艺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建秦女士之手。李建秦说,设计之初最难的问题是如何拿捏文化差异与审美标准的尺度。后来本着推崇和倡导“至繁归于至简”的理念,赋予了每一件定制服装新的感觉,使之能够超越产品与艺术、国界与式样等概念,成为被各国领导人喜爱的精美艺术品。这说明
①唐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②唐装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③该设计以获得世界认同为创新的根基
④该设计符合不同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的提炼表述语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网络、短信在“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中的功能是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
②增强了短信的娱乐性,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③取代了旧的传媒,更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④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共享,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和口号。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