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

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A 【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所以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排除C和D;另外,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选A。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解题技巧】曲线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 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 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3月12日,l欧元兑人民币6.6 197元,而2016年3月14日l欧元兑人民币为6.6 713元,而此时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欧洲旅游线路团费报价上涨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欧洲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赴欧洲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欧洲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13亿人口中,4亿青少年构成了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庞大消费市场。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有80%接触过动漫产品。与动漫相关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装饰品等动漫衍生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动漫衍生产品  

①是动画片的替代品,其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

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由货币来衡量

③其价格受生产者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

④其价值决定于市场的火爆程度,受产品材质朐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何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需求侧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

材料一以前我国产品供应丰富,但老姓消费动力不足,所以要刺激需求;现在大家口袋里有钱了,消费动力上来了,国内供给,尤其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要求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根据现实的经济现状,我们国家把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供给侧改革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

材料二加强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强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 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与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及采取的措施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有关知识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求政府进—步简政放权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疟疾几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疟疾的传统疗法是使用氯喹或奎宁,但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这种方法成功率不断降低,疟疾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971年,屠呦呦团队尝试从中药里提取和分离抗有效成分,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苏,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1972年,中科院用当时最先进的“X-衍射法”帮助确定青蒿素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发掘出全新的抗药——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团队研发出青蒿素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使抗疟疗效捉高了10倍。今天,人们对抗疟新药的研制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

材料二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到:“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 ,感谢全国523项单位的通力协作。”

“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

(2)材料二中屠呦呦的感言,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