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材料一: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 .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二:有人认为,落后地区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由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造成的,如人们不思进取,坐等救济,早婚,多子,不重视教育等现念导致“懒生穷”。
另有人认为,贫困地区文化习俗落后的根源•,恰恰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不是“懒生穷”而是“穷生懒”。
(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地政府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请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的观点。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入厂28年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刻苦攻关,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他的行为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社会对自己价值承认的前提
③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曾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段简短的对话告诉我们( )
A. 个人选择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B. 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是不同的
C. 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D.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有人总结,历史上凡是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这表明
A.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主体差异性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舲化行动。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回顾历史,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展现了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激发了中国人们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